多年不漲價的抗癌廚房,每縷煙火背后都可能是關于生命的故事
?在廚房里每一縷煙火的背后,都可能是一個關于生命的故事
?來這里做飯的大多是病人家屬,他們來到這里,都是為了能讓生病的人吃上一口熟悉的味道
?在這間廚房,三個合伙人每天都見證著腫瘤患者的喜與悲,彼此之間通過廚房締結情感,是他們此前做別的行業從未體會過的
?我不敢好奇,害怕自己承受不了那一個又一個的故事
?“見到太多患病的人,還有奇奇怪怪的病,就會覺得活著真好,能幫別人就幫一把。我沒有什么大本事,一點小忙還是可以幫的?!?/font>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王爍?李安?李嘉南
“生死是人生大事,吃飯也是?!苯洑v過父親生病陪護的張廣兵,深知外地求醫時吃飯的不易。
2014年大學畢業后,張廣兵在河南省胸科醫院附近的菜市場開了一間共享廚房,專門為附近醫院的病人和家屬提供一個做飯的場所。
在這個藏著人間百味的菜市場里,張廣兵遇見了在自家糧油店里幫癌癥病人和家屬營養餐代加工的王戰勝,和帶媳婦做化療的魏興江。
2020年7月,菜市場拆遷,他們仨就合力開了一間共享廚房,繼續為在附近醫院求醫的病人及家屬提供做飯場地、水電、調味品等,只收取使用費,5塊錢炒一個菜,10塊錢燉一鍋湯。
這間廚房夾在河南省人民醫院、河南省胸科醫院、河南省腫瘤醫院三家醫院中間,來這里做飯的,幾乎都是附近三家醫院的陪護或者病人。問及得的什么病,十有八九都是癌癥。所以,這里也被大家稱作“抗癌廚房”。
每到飯點,在這間120平方米的共享廚房里,總是充斥著飯菜的香味和煙火的氣息。大家都很有默契地將對抗癌癥的故事和心酸藏在心里,安靜地專注于手上洗菜、切菜、炒菜、燉湯的工作,關注著飯菜的火候與味道。
來這里的人都相信,只有吃好飯,病才會好。
2021年12月14日,張廣兵(右)在共享廚房里和前來做飯的患者家屬交流? ?李安攝/本刊
一間因“癌”而生的廚房
5:12,黎明前的黑暗籠罩著整座城市,張廣兵已經早早來到位于鄭州市東明路的共享廚房。
共享廚房不大,灶臺上整齊地擺放著50個電磁爐,鍋碗瓢盆、油鹽醬醋一應俱全。
稱米、燒水、淘米、煮粥,張廣兵忙活著,“做早飯的人快到了,得趕緊把我們免費送的粥熬好”。
每天這樣的重復工作他已經堅持了8年,寒冬臘月、過年過節也是如此。
這個靠近三家醫院的小廚房,解決了很多患者和家屬的吃飯難題。
5:46,第一位來做飯的患者家屬走進廚房,簡單和張廣兵打了個招呼,就開始做素湯面?!八偸堑谝粋€來,來了就安安靜靜地做一碗面,也不太喜歡跟人交流?!睆垙V兵小聲說。
6:30,廚房里的人越來越多。
“哧……”蔥花、雞蛋下油鍋,迸發出一股濃郁的香味。加水、下面、調味……一碗香噴噴的熗鍋面饞得人直流口水。
“因為我岳母得的是腸子上的病,對吃的要求特別講究,在這里自己做的干凈衛生?!币淮闻既坏臋C會,來自河南周口的高先生發現了這間廚房,于是他開始在這里給生病的岳母做飯吃。
10:22,忙過了早高峰,共享廚房的成員攤了一鍋蔥油餅當作當天的早飯,一邊吃一邊招呼來往的病患和家屬。
“每天都是這樣,有時候人多了還吃不上早飯?!睆垙V兵母親樂呵呵地說,讓大家做好飯吃好飯才是正事。
起初共享廚房只提供鹽,后來病患家屬的需求越來越多,他們準備的材料也越來越豐富。張廣兵說:“有的患者只能吃流食,我們就配了破壁機,有的需要熬藥,我們還買了中藥鍋?!?/font>
吃得好才好得快
進入共享廚房,先是蔬菜和干貨售賣區域,再往里走,就是最主要的炒菜區和燉湯區,50多個電磁爐在左右兩側排開,爐灶上面的架子上都放著食用油和調味品。廚房的最里面,是洗菜和備菜區。
人們拎著飯盒和準備好的食材不斷走進廚房,選口鍋,找個電磁爐,開始做飯。
備菜區,刀和案板接觸的聲音不絕于耳,而在炒菜區,油沾了水,鍋里噼里啪啦作響,燉湯區,高壓鍋呲呲冒氣……不同年齡和裝扮的人,專注于自己手邊的工作,燉個鯽魚豆腐湯、炒個肉絲,或者僅僅是做一碗蔬菜面。
午間,共享廚房熱鬧起來,伴隨鍋碗瓢盆碰撞的聲音,濃濃的飯菜香氣充滿了整個廚房。
來這里做飯的大多是病人家屬,他們來到這里,都是為了能讓生病的人吃上一口熟悉的味道。即使再節省,他們也想讓病人吃頓好的,在他們心里,病人胃口好就意味著離恢復好不遠了。
患有白血病的老伴這幾天剛用完藥,不太想吃飯,67歲的王阿姨就變著花樣給他做飯吃。
鍋里燉著雞蛋和蘿卜絲,都是王阿姨老伴喜歡吃的?!翱床』ㄥX不少啊,來這里做一頓飯夠我們兩人吃?!蓖醢⒁踢呎f邊看著鍋,“我們家離得太遠了,孩子們還要上班,我一個人看護他,在這兒做飯,又便宜還能讓他吃到家里的味道”。
一位穿著玫紅色外套的女士專注地看著自己鍋里的菜,來自河南信陽的她從老伴的病友口中得知這里可以自己做飯,每天三頓飯都準時來共享廚房,做好了再給老伴端回去,“外面吃得不習慣,還是自己做的合胃口?!彼f,“8個療程的化療,目前才剛開始,我們在這里的時間還很漫長。我最擔心的是過年廚房如果不開門,我們就要在醫院過年了?!?/font>
對于病人和家屬們的擔憂,張廣兵的答復是:“我們365天全年無休?!彼贿吇卮鹬贿呑ブ鴥蓷l還在撲騰的魚穿過人群,在洗菜池里刮鱗、剖魚,動作麻利又嫻熟。有些人不會做飯,又想給家人補充營養,張廣兵他們就義務幫忙做菜。
“我以前也不會,都是開廚房這幾年一點點學的?!睆垙V兵露出一個靦腆的笑容,又順手幫其他人處理了一條魚。
醫院附近飯店林立,但共享廚房的特點鮮明——這里提供場地和廚具以及調味品,供人炒菜燉湯,食材可以自帶。遇到不會做飯的人,店里會代為加工。
三個合伙人
來到共享廚房里的人背后都有著不同的故事,而共享廚房的三個合伙人也有著不一樣的經歷。
三個合伙人王戰勝、魏興江、張廣兵,原來都在附近的菜市場開小店,給病人及家屬提供營養餐代加工,同樣是提供鍋碗瓢盆、調料和場地。
故事的開始源自一些機緣巧合,“90后”的張廣兵大學畢業后,因陪護生病住院的父親,萌生了在醫院附近開個做飯地方的想法:“我自己都沒想到,開始是想創業,最后干成了公益?!?/font>
王戰勝經營著一家糧油店,不少人來借火做飯,于是,糧油店“被迫”轉型成了代工廚房。
魏興江的妻子曾患有癌癥,眼看著妻子在精心照顧下一點點好起來,他決定幫助更多人。
菜市場拆遷后,張廣兵曾一度想要恢復“正?!钡纳??!爱敃r我就想著,共享廚房一年365天無休,哪怕一周能休息一天也行啊,剛好菜市場拆遷,我就趁機找了個新工作?!睆垙V兵說。
然而廚房關門后,無處可去的患者家屬通過電話聯系到他,詢問廚房什么時候開門,張廣兵不忍心告訴他們自己真實的想法,就謊稱正在找新的店面。
“后來想想,話都說出去了,不做也得做了?!庇谑?,幾經波折,他找到了現在的位置。換了位置后租金漲了不止一倍,一個人負擔壓力太大,三個人都想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一商量索性就合伙一起做,取名共享廚房,之前的老顧客聽說廚房搬到新位置,又紛紛找來。
因為請不起員工,店里幫忙干活的,都是三位合伙人的家屬。大家一起負責廚房的正常運轉,幫忙加工飯菜、打掃衛生、備貨、刷鍋洗碗……忙起來時個個汗流浹背,腳不沾地。
難忘的他們
“閑聊的時候我從來不問他們的病情,一怕增加他們的心理負擔,二怕我自己承受不了?!睆垙V兵說,和這群特殊的顧客經常打交道多年,三個合伙人均有不少感觸。
在這間廚房,他們每天都見證著腫瘤患者的喜悅與悲傷,彼此之間通過廚房締結情感,是他們此前做別的行業從未體會過的。
張廣兵一直記得一對年輕夫妻送的土雞蛋。
彼時他還在菜市場開店,有對年輕夫妻給孩子看白血病,找到他這里做飯,問能不能先欠著?!拔乙宦牼椭浪麄冋娴挠龅诫y處了,就說行,后來他們免費做飯有兩個多星期吧。過了沒多久,他們又來到鄭州,還專程帶了老家的雞蛋來感謝,我挺感動的?!睆垙V兵說。
在疾病面前,人的命運變幻莫測。
“之前有一個人每天都來做飯,而且非常準時。突然有一天過了飯點他還沒來,我以為他出院了沒多想。后來聽其他來做飯的人說,前一天晚上人沒了,連夜拉回老家了?!睆垙V兵嘆了口氣說,“在廚房里,我和他們的聊天內容僅限于做飯,我不敢好奇,害怕自己承受不了那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剛開廚房的時候,聽到這些悲歡離合的故事,我經常一整夜都睡不著覺,一閉眼就是他們在廚房里熟悉的面孔”。
8年里,不知多少次,張廣兵看著熟悉的面孔再也沒有出現在廚房,也許病好了,也許人沒了,他也曾不止一次在深夜里崩潰大哭過。
“見到太多患病的人,還有奇奇怪怪的病,就會覺得活著真好,能幫別人就幫一把。我沒有什么大本事,一點小忙還是可以幫的?!睆垙V兵說,在廚房里每一縷煙火的背后,都是一個關于生命的故事。
提到做這行以來的感受,魏興江、王戰勝、張廣兵三人不約而同提到,最開心的就是聽到顧客說病好了,要回家了,再也不來做飯了。
廚房里的煙火,煙火里的人間。
這樣一個開在醫院附近的共享廚房,給很多患癌病人及家屬帶去了短暫的溫暖和慰藉。張廣兵回憶,共享廚房在網上引起關注以后,有拍客來店里拍了視頻上傳到網絡,吸引了諸多愛心人士和媒體到訪,共享廚房引起了廣泛關注。
網絡上,贊賞的聲音居多,認為這種形式的廚房滿足病人家屬給親人做頓飯的心意,尤其是給那些相對條件不是特別好的外地病人,提供了便利。
但是,也有聲音認為共享廚房5元炒菜、10元燉湯的價格略高。
“其實到目前我們的收入只能勉強和支出持平。這些年物價一直在漲,我曾經也想過漲個一兩塊,當時新的價錢都寫好了,最后關頭還是放棄了,因為有些病人甚至連一餐5塊錢都付不起?!睆垙V兵說,搬到新址以來,房租、水電翻了好幾倍,若再加上免費提供油鹽醬醋等調味品,以及其他損耗,“成本不敢細算”。
“最開始創業的時候,我甚至幻想過以后我要開好多分店,在全國每家醫院附近都開一家?!睆垙V兵笑著說,“現在,我就希望能把這家店維持下去”。
“困難都會過去的?!睆垙V兵說,這份“下半輩子的事業”,他們仨做得勤勉誠懇,這不僅是自己和親人的飯碗,也能為他人提供幫助。
冬天天黑得早,9點多,幾乎沒有人來做飯了。用84消毒液拖一遍地,廚房收尾工作總算完成了。
關燈、鎖門,在萬家燈火中,張廣兵踏上了回家的路。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